Quantcast
Channel: 日志 | Bangumi 番组计划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102

[作死向]也许是《forest》的剧透和讨论?

$
0
0


先说一下,因为楼主才疏学浅,做不了考据党,所以很多人物的出处只知道个大概,没法深究其象征意义:比如《纳尼亚传奇》的老鼠骑士,《小飞侠》里的彼得潘和霍克船长,《CATS》里的几只猫,《魔戒》里的戒灵,《小熊维尼》里的那堆活宝。说实话我没深究他们的隐喻,但我觉得真的不碍事。

理论上2天半通的《forest》,合计挑战两次。
第一次打到第六章【Dawn Treader Chronicle】弃了-主要是感觉第五章【The Game】打得挺功利的,基本没读透。而且前四章的内容印象不深。
决定重打。
第二次打得特别小心翼翼,还在电脑上做了不少memo。一本道打穿了后发现.....
...TM还是不懂...


好吧,也不是说一无所获。至少自己脑子里有了一套理解。
概括来说大概有五点:

1)首先是Forest的定位:
按照我最后的理解,forest=梦=kako写的文学“遗作”(后由城之崎补充修改)
这个梦是由两个人缔造的,一个是城之崎,一个是雨森。
然而“城之崎”、“雨森”这两人人物其实本身也只是forest故事里的两个虚拟角色。当然,她们是有真身的:
城之崎——现实世界中是一个流浪者,兼职家庭教师。名字也叫城之崎。
雨森——kako,城之崎的学生。另外kako和alice也是一人(没错,三位一体)
硬要说的话:真实的死去的kako=魔女=黑爱丽丝
城之崎希望的kako=Peccolia=雨森(这段我下面3.2里会解释)


2)我猜故事的开端是这样的:Kako病入膏肓,其所有的美好愿望都通过在电脑上写作来实现(Reminiscence Ⅰ Akeru那章,城之崎很惊诧于Kako的写作想象力)。

由于Kako基本快没救了,所以希望能从创作中得到永恒。
另外kako是很惧怕死亡的。虽然其亲口否认过,但城之崎明白这是谎言。




当kako真的死去后,她的遗作(下文简称Story)被交付给城之崎。不知为何城之崎应该是“沉浸”到这部遗作中去了,并续写了这个story。于是有了后面的故事。

3)这部遗作应该是有里世界和外世界的。
3.1)先说一下外世界的人物:Torunga、魔女、Peccolia、Helmai
Torunga:Torunga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,他的身份实际是“沉浸”到Story中的城之崎。
Torunga出生终末之村(kako死后story一切都静止了),守护者一颗树种化石padua(其实就是kako的遗作-story,如果没人续写的话),不老不死地想要找到Peccolia(kako把自己也写到story里了),在终末之村中聆听一个又一个旅者的故事,后来得到Helmai的金梭后开始编制自己的故事。我觉得这里应该是暗指城之崎想要完善kako的STORY。


魔女:一开始我以为魔女张着一张雨森的脸。其实不是。之所以会有雨森的脸其实是因为,城之崎在向雨森复述外世界的故事,以便唤醒其记忆(第八章Alice in Endingland,第4点时我会解释)。实际上魔女是寄宿在stroy中的kako作为“创作者”的灵魂(或者城之崎以为这个灵魂存在)


Peccolia:同样是kako的一个影射,kako在写story的时候把自己也写了进去。所以kako在story的外世界有两个影射:魔女、Peccolia。但是两者地位不同,魔女是“创作者”,kako是story的“角色”。从Peccolia身上可以找到很多kako生前的影子——身体虚弱、无比美丽、像木偶一样、已经失去与活人交流的能力。


Helmai:这个角色始终很难定性。他有点像伊甸园的蛇,但又给了Torunga一个金梭。他渴望见到Peccolia,却最终改变主意想要拿走padua。


外世界存在的意义很耐人寻味。事实上随着里世界剧情的发展和续写,外世界也在无时不刻地改写和发展。

3.2)然后说一下里世界:
我其实对里世界不是很来电,因为我始终觉得里世界(新宿争霸战)应该是虚假的。然而故事的结局又是在里世界打得休止符...嘛...下面的分析肯定多少有点误差...就当胡言乱语吧:


里世界的故事很乱,反正一切都是围绕“五人被森造出的riddle困住、于是团结起来解谜”这样展开的。先说一下几个主要人物:


akeru(城之崎):之所以用英文来写,是因为我认为在story外侧的城之崎、与在story内侧-里世界的akeru不是一回事。当然,他们是投影的关系。
在第五章的THEGAME那段,动物们说akeru是forest的起源之一,其实是种误读。在story里的akeru只是“知道”自己是个投影,但是他并不甚了解全部。因为城之崎的知识没有全部交付给akeru。




雨森:雨森的定位很难、非常难。我个人倾向于她是kako的分身。真实存活在story的内侧(拥有自主思想)。之所以雨森会和黑ALICE关系那么不好,是因为黑爱丽丝是“写story时kako的分身,即创作者身份的kako”。而雨森是城之崎笔下的story里kako的影射。
——这段有点晕对吧?我打个比方:红楼梦前部分是曹雪芹写的,后面是高鹗写的。那么如果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和高鹗贾宝玉见面,估计也关系不会好,因为性格不同了。
同样,我猜stroy也是如此。当kako死了以后,城之崎就开始“弥补”story的情节——这如Torunga用金梭改写旅者们的故事一样。所以story里世界出现了两个kako的影子:雨森和黑爱丽丝。
这就是为什么第一章茶会那里,雨森和黑爱丽丝同时拥有《爱丽丝梦游仙境》里alice的身份。





黑爱丽丝:黑爱丽丝其实就是kako在写这部stroy时,因为无法忍受自己对城之崎的爱恋,所以产生的“角色”。她貌似无所不能,但实际上一无所知。所以在第五章-The Game里当动物们问她“倒是forest是谁的意志、规则是谁定的”时她完全不知道。



刈谷、九月、黛薫:她们应该只能存在于story的里世界。然而这三个人对里世界的理解却有很大的差距。
九月:这个人非常非常聪明,她的悟性是解决掷骰子那段的关键。从一定角度上来说,她理解meta这个概念。

刈谷:冷静的分析者,也一样非常聪明。但可惜她的思想没法突破story的二次元框架。

黛薫:不但不能理解story,而且禁锢在新宿,对forest的规则都常常不能接受。


4)对于第八章alice in endingland的理解。
这章我基本读的有点晕,但有两个重点我觉得是解读关键:
1.由于story不可能最终存在两个kako的分身,所以黑爱丽丝和雨森势必有一个要消失。
如果消失的是雨森,则表示story停止了进行。因为留下的黑爱丽丝是kako“创作者”的分身。kako既然死了,story当然停止不前了。
如果小时的是爱丽丝,则表示story还在继续——这就意味着雨森决定继续写story的情节。
第八章一开始时,雨森消失了。这其实就表示真实世界的城之崎不想再“破坏”story的情节。有种缅怀kako的意思。但这样一来雨森也就不用再继续“沉迷”在kako的遗作中不能自拔了。
然而过了10年,城之崎决定让雨森重生(其实他始终没放下),只有这样kako才能“活在stroy里”,而非“像雕塑那样永恒存在在story里”。
所以我们看到城之崎唤醒了年幼的雨森,然后开始对她说故事。最终雨森回忆起一切,并和kako(其实就是黑爱丽丝)合二为一。



2.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一个细节,其实“让雨森回复记忆”才是整部forest的开始——还记得一开始的情节么?一个女孩子问“你能对我讲个故事么?”然后一个男人讲一段故事,并反问“你记起来了么?” ,这般反复地娓娓道来才让我们玩家最终了解整部FOREST。其实这是个loop

5)最后是第九章尾声的理解:


其实这张图很虐,但也很温馨。我的理解是:由于城之崎续写了forest的故事,所以story里世界(也就是新宿)继续了日常的每一天。kako也以雨森的外貌得以存活。
然而反过来说,其实这也表示,城之崎会始终留恋在forest的故事里,作为一个笔者——他用自己的笔,让akeru和雨森擦肩而过,但是现实中的kako还是死了。


差不多对forest世界观的大致理解,多少有点脑洞的意思。
但这也不是随随便便拍脑袋出来的,事实上每一章我都做了不少笔记和梳理,从而推导出这个结果。晚一点我再把每一章的大致情节和个人理解贴整理一下...


说点题外话,《forest》逼格高不高?说实话,高。但她的核心依旧是“羁绊”,这点和《腐姬》一样。
所以其实这部没什么门槛
我打完腐姬的时候的评价是“《腐姬》要表达的东西很纯粹,即爱的羁绊。这份羁绊让五树和臧女变成时光旅人,穿越时空的大海,最终川溪相会。纵然失忆,纵然切断血亲,羁绊依旧高于一切、指引方向。作为玩家,可以批判此作阳春白雪,但无法否定,GAL里能如此形而上地诠释羁绊的,只有此作。”
现在看来这个评价挺厨子味的,但事实上这类主题最合我电波。本身也挺接地气。
如果你想看一个打动人心、关于生死观的羁绊故事,可以尝试推打一下《forest》。故事最后给我的感动很多,特别是kako和城之崎的羁绊。也许也能打动你。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102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