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早以前心里就有这样的画面了:一名鲁莽少年身着一袭黑衣,于高墙上疾行,时而翻过屋顶、飞檐走壁,接着又悄悄潜入室内,举刀斩向要刺杀的官员。
这就是探丸郎的故事了。先前在古文堆里面读到这个故事,它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。我现在还能记住的古文也只有那么几个,比如《酉阳杂俎》里的叶限、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,还有个几个我记不得出处的人物传记:有的能够凭借美德降服盗贼,有的性情暴戾无比、劲敌死后前去抄家。其中唯独探丸郎的故事最让我感叹。
永始、元延年间,长安的治安状况每况愈下。里巷少年合伙杀害官吏,事先聚集在一起摸取弹丸,得到红色弹丸的去杀武吏,得到黑色弹丸的去杀文吏,得到白色弹丸的则为遇难的同党治丧;一时间城里乌烟四起,盗贼们路劫行人,大街上死尸挡道,鼓声不绝。尹赏以三辅高第身份被选拔任长安令。他到任后,即刻修建长安监狱,向地下打出许多深洞,各深数丈,取出的土块则在四周垒起土郭,然后用大石头盖在洞口之上,称这些洞为“虎穴”。尹赏便四处去逮捕收容可疑人员,亲自加以审查,每审十人放走一人,其余的则都被依次投入虎穴之中,每穴各一百人左右,最后以大石头盖上洞口。几天以后,人们打开石头检视,里面的人早已横七竖八相枕而死。
安所求子死?桓东少年场。生时谅不谨,枯骨后何葬?
被领走尸首的少年们葬在了少年场。所谓闾里少年,悉数散尽,再也没有了探丸郎。
为什么这些少年要去杀害文官武吏?如文章所说,这些少年无非是接受别人的钱财为人报仇,而复仇的对象却偏偏是那些有权有势的官员。文章里没有提到,也许这些少年与其说是为财而死,倒不如说是寻求所谓的“侠义”。锄强扶弱,这是民间对侠一贯的理解。而那些可怜的少年,来不及贯彻自己的侠义,便被投到“虎穴”里,恐怕就连写下这段记事的人也有些恻隐之心吧,记下了上面的那首诗,同情死去的探丸郎们。
这就是探丸郎的故事了。先前在古文堆里面读到这个故事,它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。我现在还能记住的古文也只有那么几个,比如《酉阳杂俎》里的叶限、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,还有个几个我记不得出处的人物传记:有的能够凭借美德降服盗贼,有的性情暴戾无比、劲敌死后前去抄家。其中唯独探丸郎的故事最让我感叹。
永始、元延年间,长安的治安状况每况愈下。里巷少年合伙杀害官吏,事先聚集在一起摸取弹丸,得到红色弹丸的去杀武吏,得到黑色弹丸的去杀文吏,得到白色弹丸的则为遇难的同党治丧;一时间城里乌烟四起,盗贼们路劫行人,大街上死尸挡道,鼓声不绝。尹赏以三辅高第身份被选拔任长安令。他到任后,即刻修建长安监狱,向地下打出许多深洞,各深数丈,取出的土块则在四周垒起土郭,然后用大石头盖在洞口之上,称这些洞为“虎穴”。尹赏便四处去逮捕收容可疑人员,亲自加以审查,每审十人放走一人,其余的则都被依次投入虎穴之中,每穴各一百人左右,最后以大石头盖上洞口。几天以后,人们打开石头检视,里面的人早已横七竖八相枕而死。
安所求子死?桓东少年场。生时谅不谨,枯骨后何葬?
被领走尸首的少年们葬在了少年场。所谓闾里少年,悉数散尽,再也没有了探丸郎。
为什么这些少年要去杀害文官武吏?如文章所说,这些少年无非是接受别人的钱财为人报仇,而复仇的对象却偏偏是那些有权有势的官员。文章里没有提到,也许这些少年与其说是为财而死,倒不如说是寻求所谓的“侠义”。锄强扶弱,这是民间对侠一贯的理解。而那些可怜的少年,来不及贯彻自己的侠义,便被投到“虎穴”里,恐怕就连写下这段记事的人也有些恻隐之心吧,记下了上面的那首诗,同情死去的探丸郎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