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个动画都不能消停一会么!
在日常使用中,简体字更为便利。而从“文化”角度讲,繁体字也并不具有什么优势。繁体字是一种字形,而并非传统文化本身或其象征。仅仅通过繁体字形得到的对词语的理解,大部分时候和女性主义者对 history 或者 man 的理解一样存在偏差。若是去阅读《说文》《尔雅》或《楚辞》《文选》,繁简之差带来的差别对整体阅读难度的影响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。在使用繁体时人们所熟悉的词汇也只是日常用语,古文难以理解,并不仅仅因为字形之差,而更多是古今之差。如果仅有字形之差,即习惯于简体的读者阅读繁体现代书籍之时,不会感到太多障碍,很短时间内就能适应。即使在传承传统文化上繁体字确实更为优越,是否值得牺牲便利去获得这种优势也值得怀疑: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传统文化感兴趣,而所有人都使用着语言。
讨论哪种字形适合作为规范,需要在使用的背景下探讨,而非探讨字形本身。讨论的是繁体和简体作为规范何者更为有利,而非繁体和简体哪种更“好”。使用简体做为规范,并不意味着仅会使用简体而对繁体一无所知;相反,在需要时使用繁体是十分自然且轻松的。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简体使用者无论是学习训诂小学经史子集,或是练习书法,与繁体使用者的起点都几无差异。简体作为标准不会使理解传统变得困难,繁体作为标准也不会使人对于传统的兴趣或了解自然增加。而对于一般使用者,简体的便利性大大优于繁体。所以采用简体字作为标准,完全没有问题。
(其实只是因为很多繁体字(正体字?)支持者特别喜欢扯他妈的政治,或者什么正体是正统文化象征,呵呵(一个观察:整天说文化的人一般没文化)
在日常使用中,简体字更为便利。而从“文化”角度讲,繁体字也并不具有什么优势。繁体字是一种字形,而并非传统文化本身或其象征。仅仅通过繁体字形得到的对词语的理解,大部分时候和女性主义者对 history 或者 man 的理解一样存在偏差。若是去阅读《说文》《尔雅》或《楚辞》《文选》,繁简之差带来的差别对整体阅读难度的影响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。在使用繁体时人们所熟悉的词汇也只是日常用语,古文难以理解,并不仅仅因为字形之差,而更多是古今之差。如果仅有字形之差,即习惯于简体的读者阅读繁体现代书籍之时,不会感到太多障碍,很短时间内就能适应。即使在传承传统文化上繁体字确实更为优越,是否值得牺牲便利去获得这种优势也值得怀疑: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传统文化感兴趣,而所有人都使用着语言。
讨论哪种字形适合作为规范,需要在使用的背景下探讨,而非探讨字形本身。讨论的是繁体和简体作为规范何者更为有利,而非繁体和简体哪种更“好”。使用简体做为规范,并不意味着仅会使用简体而对繁体一无所知;相反,在需要时使用繁体是十分自然且轻松的。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简体使用者无论是学习训诂小学经史子集,或是练习书法,与繁体使用者的起点都几无差异。简体作为标准不会使理解传统变得困难,繁体作为标准也不会使人对于传统的兴趣或了解自然增加。而对于一般使用者,简体的便利性大大优于繁体。所以采用简体字作为标准,完全没有问题。
(其实只是因为很多繁体字(正体字?)支持者特别喜欢扯他妈的政治,或者什么正体是正统文化象征,呵呵(一个观察:整天说文化的人一般没文化)